網傳記者到唐山遭遇無端扣留和暴力執法,記者也好警察也罷務必依法依規從業
目前網傳視頻未得到權威的回應。
6月17日,多家媒體報道,進入唐山需要提前48小時報備並需要具體的小區住址,統壹安排車輛送到指定社區且出站人車合影。有網友評論認爲,唐山的規定是最嚴的防疫規定,主要目的是爲了阻止媒體記者和網紅進入唐山。雖然評論過于主觀,但“人車合影”的舉措不得不令人懷疑其動機。自唐山輿情發酵以來,關于唐山的熱度未減。
壹直以來,封堵、刪除監督新聞是很多單位和部門壹貫作風和手段,甚至不惜動用警力介入,效果可想而知。與其封堵、刪除,爲什麽不能主動接受監督?疏通永遠比封堵好使。
法律明確規定,公安機關在未調查清楚違法嫌疑人時,是不能隨意行使執法權。
在以往的工作中,筆者也遭遇了幾次公安機關的介入。曾經筆者報道了某地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,報道出來的第二天,當地派出所所長多次聯系筆者,要求筆者講清楚與農民工的關系。筆者回複:如果懷疑筆者的身份有假,公安可以根據身份信息進行查詢,再說新聞的問題不屬于公安機關管理;如果認爲報道內容不屬實,公安機關可以立案偵查,後來此事不了了之,農民工也如願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資。
還有壹次是筆者去核實某酒店發放招嫖小廣告的線索,酒店管理方認爲筆者是假的,通過社區民警報警。
社區民警帶著幾名協警到現場後,第壹句就問筆者想幹什麽,筆者回答完就說筆者是不是想在網上亂寫。當時還有多名協警限制筆者的自由,後來把筆者帶到派出所。
在派出所,其中壹個協警威脅筆者:信不信?我叫所有記者(當地)過來,我也是幹媒體的。其言行和舉止與其身上的警服嚴重不符,壹副地痞流氓的作風。筆者注意到,該協警的左手手腕上有蠍子圖案的紋身。
大約三個小時後,沒有查出什麽,就讓筆者離開。當天晚上筆者發布了招嫖小廣告的新聞,但只字未提派出所糾纏筆者壹事,後來警方通報在某某酒店抓獲多名違法招嫖人員。
筆者認爲:記者,僅僅是壹種職業身份或工種,其權利與義務和普通職業群體沒有高低貴賤之分;不管記者也好,警察也罷,在法律法規的框架範圍從業,越過法律法規的紅線,注定將要受到法律法規的懲罰。
责任编辑:熊宇
一周热门报道
编辑推荐